【949030】1994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(第3组)1/2盎司精制金币五枚一套
  • 【949030】1994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(第3组)1/2盎司精制金币五枚一套
  • 【949030】1994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(第3组)1/2盎司精制金币五枚一套
  • 【949030】1994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(第3组)1/2盎司精制金币五枚一套
  • 【949030】1994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(第3组)1/2盎司精制金币五枚一套
  • 【949030】1994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(第3组)1/2盎司精制金币五枚一套
  • 【949030】1994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(第3组)1/2盎司精制金币五枚一套
  • 【949030】1994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(第3组)1/2盎司精制金币五枚一套
  • 【949030】1994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(第3组)1/2盎司精制金币五枚一套
  • 【949030】1994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(第3组)1/2盎司精制金币五枚一套

【949030】1994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(第3组)1/2盎司精制金币五枚一套

夺宝
结束
距离结束时间仅剩:2023-09-16 19:07:42
当 前 价:
155000.00
75人出价30次围观
夺宝结束
微信端扫码立即查看。
官方商城
商品评价:5
服务评分:5
物流速度:5
微信端扫码关注有惊喜!
  • 相关价格
  • 拍品详情
  • 拍品介绍
  • 出价记录
  • 夺宝须知
套币:1994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(第3组)1/2盎司精制金币五枚一套
铸造单位:沈阳造币厂
发行年份:1994年
藏品详情
历史背景

船栀:“船栀”图稿可以说好设计,又可以说不好设计。说好设计,只要把船栀从艺术从构图角度置于币面就可以了,叫“点到为止”;说不好设计,难在“发明”二字上,如何发明,发明了什么,在币面必须要有明确地交代。设计师谷英赋说,整个创作过程,他很认真地做了一番功课,没有停留于简简单单地浮标介绍,而是对币面主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。

单一词语解释,“船栀”是竖立于甲板上的长杆,材质或圆木或金属。有的在下部做成人形、三角形。船栀在帆船上主要用于杨帆,在机动船上用以悬挂设备。中国古代的木质船帆以风力为航行动力,风帆一固定于船栀上,航行者通过调整风帆的角度,已获得最大的风力,加快航行的速度。从这个角度,船栀的发明对人类征服水面,具有重大的历史性的意义。

龙骨车:王德福说,创作“龙骨车”图稿,稍稍有些棘手。因为他从小在城市长大,对于农村生活几乎一无所知。龙骨车在他的知识库里是一个盲点。后到图书馆查阅资料,才对此有稍许了解。

蚕丝:蚕丝,是熟蚕丝茧所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,也称天然丝,是一种天然纤维,是人类利用最早的几种动物纤维之一。据考古发现,约在4700年前,中国丝绸的生产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,已利用蚕丝制作丝线、编织丝带和简单的丝织品。蚕丝质轻而细长,织物光泽好,穿着舒适,手感滑爽丰满,吸湿透气。乃中国古代文明产物之一,相传皇帝之正妃西陵氏女,名嫘祖,为解决人们的穿衣问题,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进化,她教民育蚕,发明了种桑养蚕和抽丝,织丝为绸,缝绸做衣。后人称她为“先蚕娘娘”,技艺和声名享誉海内外。

编钟:编钟又称歌钟,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乐器。编钟兴于西周,盛于春秋战国与秦汉之间。西周中晚期,编钟已由3枚或5枚发展为8枚一组,能发出相隔1个小时三度或大大度音程的两个音级。至春秋中晚期,又增为9枚或13枚一组。1978年湖北随县(今随州)出土的战国早期曾侯乙编钟,全套65件,有中国古代“编钟之王”之誉。

发现彗星:创作“首次发现彗星”金银铂纪念币图稿前,申宪章正在读林语堂的散文,其中有一段话对他启发很大,大意是,一个人的一辈子,如果时时刻刻都要求自己死死板板,规规矩矩,到头来,就会变成一个老学究。他在想,钱币创作也不是如此,太死板了,完全墨守成规,不行。必须将自己的性情夹杂在其中,这样画面才会有生命,才耐看。

创作设计

船栀:谷英斌设计的“船栀”图稿,严格参考了《天工开物》对船栀的介绍:“船枚十丈,有两栀”。当然,也可能更多一些,如郑和当年下西洋的帅船,5000料,长约26丈,至少有4个以上主栀。币面“船栀”风味两个层面,其中船是载体,是栀的作用面。但因尺幅限制,具体又只是选择船只的后半部分,大约三分之一的船体做简略表述。中部的船舱,前端的船头,都省略处理。为弥补不足,又在币面上端缀有高立3栀的远航之船。一近一远,一静一动,船的交代,或点或面,或全景或局部,都明晰而具体。3栀船多长8丈,大小为2000料。自宋至明,中国船只多用料为容积单位,以否为衡量单位。

龙骨车:龙骨车又称翻车,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器,它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农业灌浇机器之一。翻车的动力传动方式可用手摇、脚踏、牛转、水转或风转驱动。工作原理是把龙骨叶板用作链条,卧于短形长槽中,车身斜置河边或池塘边;下链轮和车身一部分没入水中,驱动链轮,叶板就沿槽刮水上升,到长槽上端将水送出。如此连续循环,功效大大提高,即可浇灌,亦可排涝。

蚕丝:王德福创作的“蚕丝”图稿,分别用于金银铂三种材料的纪念币。画面沿袭前两组同题材金银铂纪念币的风格,仍是写实工笔兼重,图案以装饰性效果见长,画面充盈饱满。除主图左右两侧雕刻繁简不一的桑树枝叶外,还在一侧枝叶的间隙中巧妙地镶嵌面额,造币特有的黑白灰色彩在光线的作用下,显得桑树林林深叶茂。

编钟:最终出现币面的“编钟”,是古代编钟演奏过程的一个局部大特写。之所以“大”,是因为出现于币面的编钟,上下两排,总共为6只。其中上排4只为小号,下排2只为大号。这是有意做出的安排,小,展现编钟磅礴气势;大,放大编钟精美工艺。尤其是后者,在雕刻过程中细密制作,花费了不少功夫。编钟主要为古代宫廷雅乐,逢征战,逢宴享,逢朝聘,以及祭祀等重大场合,都要演奏编钟。演奏分独奏、合奏等多种形式。编钟因此又被称为“钟鼓之乐”。

发现彗星:币面观测彗星的先民,分为远与近两个场景。近处是爷孙两代,幼者指天发问,长者仰天作答。有关彗星知识在老少一来一往的交谈中,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。后置背景的几株农作物,又把他们所处的田园风光勾画了出来;远处三位观测者也是民间天文爱好者,对彗星景观的好奇,对彗星景观的猜测,让他们在有彗星出现的夜晚聚集到了一起。在他们的争论与探讨中,有关彗星说得很清和说不清的景观与传说,也由此越传越远。

电话:13023174807

地址:上海市黄浦区局门路600号卢工市场B区商务楼312室

工信部备案: 沪ICP备1702913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