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810204】1981年中国出土文物(青铜器-第1组)-错金豹1/4盎司精制金币
  • 【810204】1981年中国出土文物(青铜器-第1组)-错金豹1/4盎司精制金币
  • 【810204】1981年中国出土文物(青铜器-第1组)-错金豹1/4盎司精制金币

【810204】1981年中国出土文物(青铜器-第1组)-错金豹1/4盎司精制金币

夺宝
结束
距离结束时间仅剩:2021-09-02 10:50:35
当 前 价:
11200.00
36人出价48次围观
夺宝结束
微信端扫码立即查看。
官方商城
商品评价:5
服务评分:5
物流速度:5
微信端扫码关注有惊喜!
  • 相关价格
  • 拍品详情
  • 拍品介绍
  • 出价记录
  • 夺宝须知
单币:1981年中国出土文物(青铜器-第1组)-错金豹1/4盎司精制金币
铸造单位:上海
正面设计:集体创作 正面雕刻:集体创作
背面设计:孙奇龄 背面雕刻:孙奇龄
发行年份:1981年 面额:200.00元
发行量:1000枚 实铸量:1000枚
材质:金币 质量:精制
重量:1/4oz 直径:22mm
藏品详情
历史背景

        2002年,中国金币总公司在总结公司成立20年来取得的成绩时曾特别强调:“中国出土文物(青铜器)”系列金银纪念币的发行,使得中国古代文化遗产通过金银币的形式传播到了海外,也通过这个项目,使得中国的金银纪念币真正地打入美国市场。但当初建议发行“中国出土文物(青铜器)”系列金银纪念币的并非国内的专家、学者、收藏家或经营机构,而是美国最大的白银制品经销公司——埃马克公司。他们在大洋彼岸看到了它潜在的价值,于是,在与中国人民银行相关部门多次协商后,双方正式签署经销协议。“中国出土文物(青铜器)”系列金银币这一选题,由此列入了中国人民银行的金银纪念币发行计划。

        错金豹于1968年5月22日在河北满城县陵山出土,共4件。


创作设计

        欣赏孙奇龄创作的“错金豹”金银纪念币,印象最深的就是化繁为简,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,主题突出而鲜明。币面之上,除主题器物之外,只透露两条信息,一是青铜器的制作年代,二是金币或银币的面额。其衬底也是简单而大气的镜面处理。但“简单”并不是粗略,也不是草率,更不是敷衍了事。相反,“简单”恰恰是更为用心、更为细致地表述。简约却不简单,这就是这枚币设计的一个显著特点。



艺术鉴赏

        错金豹全名应为错金银镶嵌铜豹,原件通高3.5厘米、长5.9厘米,小巧精制。其体态塑造精确,其纹饰华丽精美,双目镶有朱黄色宝石,传神而生动。错金豹为席镇,体内灌铅。古代无桌椅,地上铺长席,人们通常席地而坐。席镇为长席四角压席的镇压之物,镇也是文房用具,现常见为条形,又称镇尺、压尺。《说文》“镇,博压也。”意为压书或压纸之重物,但早先镇为不固定形状。古时,文人雅士喜欢置小型青铜玉器于案头把玩,也会随手用来压物,由此引出镇的功能。

        孙奇龄简单表述的“错金豹”,取的是略带俯视的角度,由上往下看上去,以静为动,以卧代立,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,都洋溢着充沛的活力。浮雕制作主要把控两个重点,一是突出错金豹形体夸张的艺术张力,二是强调错金豹纹饰精细的视觉魅力。前者笔法虽粗犷但精细,尤其是呈叠加之态的躯体,前后层次拿捏十分准确。金钱豹体格强壮,生性凶猛。孙奇龄以其娴熟技艺,将它表述得栩栩如生; 后者也是石膏雕刻打磨的重点。错金豹为通体错金银梅花纹的金钱豹。金钱豹属猫科动物,因身上有“金钱”斑点或花纹而得名。币面描绘“金钱”纹饰,随形体起伏而变异,规则但又有波动之感。再加上底面锃亮的镜面工艺处理,精致的平整度和光洁度,又从视觉上把它推到丰富而立体的高度。

收藏花絮

        “中国出土文物(青铜器)”(第1组)4枚金币问世后,整体销售情况远不如预期,因此该系列的发行计划不得不暂时搁置。这一搁就是9年,直到1990年,同属于“中国出土文物(青铜器)”(第1组)4枚银币才得以面世。1992年与1993年,“中国出土文物(青铜器)”金银纪念币后续两组陆续亮相,并为此项目画上了句号。作为同一系列,“中国出土文物(青铜器)”金银纪念币包括3组12金 12银共24款品种,前后用了整整13年时间。这在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发行史上也算是比较罕见的现象。

        相隔13年完成的“中国出土文物(青铜器)”系列金银纪念币虽然规格类似,设计风格也相近,但面额却有很大变化。


电话:13023174807

地址:上海市黄浦区局门路600号卢工市场B区商务楼312室

工信部备案: 沪ICP备1702913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