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面设计:宋津民 | 正面雕刻:宋津民 |
背面设计:申宪章 | 背面雕刻:申宪章 |
发行年份:1993年 | 面额:50.00元 |
发行量:1200枚 | 实铸量:797枚 |
材质:金币 | 质量:精制 |
重量:1/2oz | 直径:27mm |
接手“零位的产生”图稿任务,申宪章很迷惘。对于中国古代科技知识尤其是“灵位的产生”主题,他的认知度几乎为零,好在厂里提供了一些相关资料,虽支离破碎,但至少可以了解“零位的产生”大致的来龙去脉。
顺着说明文字发现年代“公元前四世纪”的方向,申宪章首先确定的画面元素,就是“八卦图”。虽说相对直白,但直白可以把复杂理清为简单。而在相对窄小的尺幅,简单是最好的说明方式。八卦图还不能小,小了说明不了问题,只有相对篇幅才能引人注目,从而强调零位在中国产生的史实。申宪章内心也不满意这样的构图,但找不到其他更有效的方法。
尽管如此,作为钱币艺术家的申宪章,对“零位的产生”的认知依旧一片模糊,这就造成在设计思路上,云里雾里,不知如何明晰表现。也确实,“零位的产生”是数字概念,用文字十句八句都说不清,想要用平面的图案的形式,在有限尺幅里表现出来,更非易事。最后形成的画面是,三位古人相聚在案前,眉头紧锁,正对某一难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。
在中国,零位的运动,出现于《易经》中的“八卦”,时间远比印度人发明“0”更早。八卦从乾到坤的六十四卦的排列,其二进制数序排列恰好为63~0的自然数顺序排列。八卦之中乾坤零位的出现,说明在中国,早在远古时期,零位就已经代表一个数,并称其为金元数字。
--Copyright @ 2017--2019 All Rights Reserved--
免责声明:本网站所刊登、转载的各种图片、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版权所有:上海贝海拾珍文化发展有限公司